蜡烛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蜡烛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【资讯】黔西南州兴义市冷洞村抗击特大干旱纪实下林生杜鹃

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7:24:30 阅读: 来源:蜡烛厂家

256天的持续干旱,让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大小山头灌木枯萎,田间地头土地龟裂,水池水窖渐渐干涸,大量金银花濒临死亡……旱魔肆虐,冷洞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,但是,灾难并没有摧毁冷洞人民永不退缩的坚强意志。  幸福的回迁  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,上个世纪80年代初,一些不堪背负贫困包袱的村民,无奈之下选择了外出,举家搬迁。今年58岁的李兴刚便是其中的一个。  “一年只收千把斤包谷,只够吃半年;吃水要到6公里以外一个叫龙滩的地方挑,一早上只挑得一挑水,节省点够吃一天。缺水,缺粮……那段日子真难!”谈起当年的窘境,李兴刚话语中充满了辛酸。  “山高水远石旮旯,山药苦荞包谷粑,要想吃碗大米饭,除非坐月生娃娃。”李兴刚清楚地记得,1979年的一天,爱人生产,他背了30斤包谷到敬南区粮管所换大米,当时包谷价是7分5厘,大米价是1角1分3厘。他清晨6点出门,回到家时天已是漆黑一片。  举家外迁,是李兴刚一辈子都不能忘却的痛。1983年,李兴刚搬到了册亨县双江公社林场,主要是帮助管理林子和树苗,没有工资,唯一的好处是允许他在林场里开荒种包谷。  2002年回乡探亲时,看到村民们在村支书朱昌国的带领下,大修水池、水窖和道路,那热火朝天的阵势让他再也忍不住了。他找到朱昌国说,自己想回家。  “不论你走多远,你还是冷洞村的人,要回来就赶紧,现在家家都在发展,来晚了你跟不上。”朱昌国说。在朱昌国的鼓励下,李兴刚2003年初搬回了冷洞,开始修水池、建水窖,并在坡地上种了1000多株金银花,种下了新的希望。去年,他家的金银花收入4000多元。  2009年,李兴刚得到国家建房补助1.5万元,水窖、水池补助4000元后,便着手建新房。眼下房屋已经建成,漂亮的墙砖,干净的院落,屋里沙发、电视等一应俱全,让人很难想到他曾经饱尝的艰辛。  旱灾并未吓退冷洞人民追求幸福的脚步。4月8日才结婚的毕鹏年纪不大,但很有主见。他说,办完喜事,他就计划和爱人一起到兴义城里打工,他去工地干活,爱人去商场帮别人卖东西,争取多挣些钱贴补家用。农业损失非农业补,这对年轻人的主意实实在在。  幸福的村民 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村通组公路,一坡坡梯田、梯地,一个个小水窖、水浇池、沼气池,一蓬蓬层层叠叠的金银花、经果林……家家户户的生态畜禽养殖,不仅见证了冷洞村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,还见证了冷洞村科学发展的历程。  谈起家乡的变化,冷洞村干部群众无比自豪。“石漠化我们都战胜了,旱灾有什么了不起。”村支书朱昌国说,2002年以来,冷洞村抢抓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,按照“山顶‘绿帽子’、山腰‘钱袋子’、山脚‘粮坝子’”发展规划,在山头实施植树造林、封山育林,在山腰种植金银花,在山脚实施坡改地、地改田。现在,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不足100元,提高到2009年的2600元。  4月13日中午,村民李天必家门前摆着一张木凳,李天必年近八旬的爱人唐佐香幸福地说:“这是4号那天总理坐过的,活了这么大,用芭蕉根晒干舂碎了当饭、用地瓜叶当菜,这些苦我们都尝过了,就是没想到总理会来看望我们。”说起现在的生活,唐佐香说,有米吃,有油吃,有肉吃,感觉天天就像过年一样。  李天必的儿子李兴权说起温家宝总理看望他的父母亲,他显得有些激动:“太感谢了,太感谢了!”他说,尽管在外面收入还可以,但他都只能去半年,要用半年时间在家种庄稼、管理金银花,他家去年卖花收入5000多元,这次回来就是把金银花救活,保住今后增收的希望。  如今,崎岖的山路上,一群群背着“滴灌”完了的空矿泉水瓶走在回家路上的村民,脸上没有颓废,没有憔悴,面对困难,冷洞人民从容、乐观面对,因为,他们孕育了“不怕困难、艰苦奋斗、攻坚克难、永不退缩”的“贵州精神”!

alevel培训辅导

alevel线上培训

alevel是什么课程

补习ib